毕竟当下这种大环境下,能一口气承包下来100多亩地的人可不多。
“邱经理,这边麦子准备什么时候收割。”
“已经开始收割了,我雇的联合收割机。”
孟海生微微点头,跟着邱经理往粮仓走。
这边粮仓是生产大队时建起来的,虽然有些年头,但也算结实。
第一批打下来的小麦正在粮仓这边晾晒。
看着一地的麦子,孟海生忍不住蹲下身抓起几粒麦粒来。
新鲜打下来的麦子,被晒了一个上午,已经有太阳的味道。
“邱经理粮食入仓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有不干的混进去。”
“孟老板只管放心,我都干了半辈子的粮仓管理了,这点经验我还是有的。”
孟海生来这边看粮食,侯炳德那边特意派了一个经理接待孟海生。
孟海生只在这边有个粮仓,除了麦子啥也没有,人家侯家那边是个大庄园,庄园外是果林,农田。
两边一对比,明显就是土财主和穷农户。
“魏经理,我听说侯家在辽东地区,还有比这边更大的庄园。”
“是,早些年国内粮食紧俏,侯家花钱承包大片农田,进口农用机,解决了不少当时粮食匮乏问题。”
魏经理说的含糊,孟海生却是明白,当时侯家能承包到这么多土地,在京城得多大能量。
魏经理带着孟海生在庄园溜达一圈,下午孟海生去农田看了一圈小麦收割,跟邱亮商量了一下后续种植玉米的事,他就回京城了。
此事急不来,等今年暑假,他要在抽时间,找侯柄承在帮他承包一些农田。
只有形成规模,他才能让国内种植小麦,玉米机械化。
如此不仅能提高生产量,还能节省大量人工。
不得不说孟海生的这些想法,是走在当前经济前沿的。
只机械化这一项,孟海生怕是要投入最少一两百万。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