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豪扎堆的香港,潘家并不显山露水,黄霑之所以会对潘笛生有印象,完全是因为前段时间在报纸上曾经看到一则和潘笛生有关的新闻。
潘家做的是钟表生意,在香港拥有两家很出名的钟表行,而这位潘公子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香港读完小学后,独身一人飞往英国接受中学教育,之后又进了美国洛杉矶一所大学,主修哲学和经济学。
大学毕业之后,潘笛生并未像一般富豪子弟那样参与父辈的企业管理,而是从父亲钟表行的最低层——售货员做起。六个月后,他又飞往日内瓦,在瑞士著名的钟表珠宝店chopard当了十八个月学徒。
在见识到了瑞土人如何经营高档钟表及贵重珠宝行的经验后,回到香港后潘笛生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向父亲借了一百万美元,在香港最高级的购物中心中环置地广场开设了一家高档钟表珠宝店。
中环是香港的高级商业区,租金昂贵,潘笛生以瑞士高级手表——劳力士、萧邦等及名贵珠宝为号召,希望能在港人心中树立起名牌的观念。
对于潘笛生走名牌精品路线经营的手法,不少香港商家都在抱着等着看这个毛头小子笑话的想法。因为这时的香港,只有少数人才懂得享用名牌产品。不过潘笛生坚持认为,香港已步入亚洲新兴发达地区之列,人均收入亦在中等发达水平以上,此时正是培养、建立消费者享用名牌产品的观念之时。
因为这件事,潘笛生在香港富豪圈里就得了个“名牌潘”的绰号。
黄霑会对潘笛生这么关注,主要是因为潘笛生在中环开店之后一反常态的变得低调了起来,外界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因为店面经营惨淡,潘笛生已经做好接受失败的打算,但也有人说潘笛生肯定是在酝酿着什么大动作,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会引起很大轰动。
黄霑更相信后者,而且作为广告从业者,他非常敏感的意识到,潘笛生想要从经营困境中突围,最大可能的动作方向就是打广告。
名牌之所以能成为名牌,除了其本身质量过硬之外,更多是用巨额的广告费堆砌起来的,而这也是黄霑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
只是让黄霑没想到的是,潘笛生居然这么快就主动找上门来。
这样一位潜在的大客户,倒也值得黄霑赶回去和他见一面。
拿定主意之后,黄霑也不去印刷厂了,直接开车回了公司。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