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永定门,原先的队列就要有所变化了。高务实既是文臣之首,又是当朝武勋最隆者,已经站在队伍的最前列,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那支更加庞大的队伍。
前方的队伍大到不能从皇宫中驶出,那自然只能是随行南下的禁卫军了。关于此次禁卫军南下究竟要调派多少人,朝廷内部意见纷纷,争议大到连高务实都不得不两次三番修改计划。
最终,因为西征的顺利节省了部分开支之故,财政突然小小充裕了一把的朝廷在大臣们的坚持下,将南下的禁卫军编制直接拉到了一个镇,即一万两千五百余人。
这事让高务实多少有些不太高兴,因为这和他之前的计划冲突,甚至和他定义的封禅理念都冲突了——他之前宣传的是通过封禅带动沿途经济并整肃吏风,反对给沿途百姓带来麻烦。
但事到如今,他也知道这些“天朝大臣”们的心态:但凡还能端得住,这架子就一定要端足。尤其是这次南下的队伍里还有不少藩国使臣,那就更要好好抖抖威风了,反正钱的问题是小问题,咱们有元辅这位活财神在,这些都不叫事。
说回禁卫军,此次南下的禁卫军最终选定为第一镇,而且由禁卫军副司令李如梅越级统帅,第一镇统制马栋虽然资历更老,却也只能屈居其副。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情况,禁卫军作为高务实京营改制时捣鼓出来的朝廷中枢直属野战主力,其级别编制是很高的。比如说禁卫军一个镇的统制,从来都是按照总兵来配置。换句话说,你作为一个当过总兵的人,或者是能当总兵的人,才有在禁卫军出任一镇统制的资格。
至于你要问禁卫军的司令、副司令以及参谋长之类,这都属于皇帝钦差——因为理论上大明的武将最高军事指挥权只到总兵一级,现在禁卫军“超级”了,那就只能靠“钦差”来取得合理性。
因此,禁卫军司令在朝廷的正式文书中其实是被称之为“钦差司令禁卫军军务”的,禁卫军副司令则称为“钦差协司禁卫军军务”,禁卫军参谋长被称为“钦差参谋禁卫军军务”……司令部的其他职务以此类推。
说回李如梅与马栋二人领禁卫军第一镇护送圣驾这件事,这两个人选是高务实定的,当时朝中其实有些议论,认为二人皆是骑将出身,难道不该换一个步将平衡一下吗?但议论没什么用,这种纯粹军务方面的事,如今只要高务实坚持,其他人的话就不具备什么参考价值。你说得再多,在皇帝看来都只是聒噪——怎么着,你自认为比高元辅懂军务?
高务实对此的说法是,圣驾此番并无战阵之忧,选用骑将率领只是因为第一镇在选调之前就特意为护送圣驾临时变动过编制,调入了更多的骑兵,因此由这二位骑将率领更能彰显军威。
高务实这话是说,南下的这个第一镇并不是原本的编制,而是为了护送圣驾特意搞了个临时编制,将步骑兵力调成了一比一,也就是一半步兵一半骑兵。在护卫圣驾南下的途中,行进队列一般是步兵在内、骑兵在外,如此排场才显得够大,也更威风。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