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到了过度加害行为,这是本案的关键。李超眼睛一亮,当即大声追问道:‘刘主任,你刚才过度加害行为成为家暴受害人以暴制暴案件的典型特征,你能详细向我们解释家暴受害人为何会实施过度加害行为?‘
这是是众人都关切的问题,大家都热切地看向李艳。
李艳侃侃而谈道:“过度加害行为成为家暴受害人以暴制暴案件典型特征的原因有两。
一是由于受暴者的恐惧所引起。婚恋关系中的发生的暴力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大多是因为其中一方长期对另一方实施控制性暴力引发。
在婚恋暴力尚未危机被告人或者亲友的生命安全是,被告人一般都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希望以此换来自己和娘家人的人身安全。
然而,加害人施暴的心理需要就好像吸毒的人对毒品的以来,需求量越来越大。
一旦暴力的强度加大到带有致命性而暴力周期又短于一周时,受害人就可能采取极端方式,包括以自杀作为被动抗争的方式,也包括杀死施暴人作为主动的抗争方式。
长期的挨打经历使被告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也会使被告人时时因恐惧而无限被害人的权威和能力,误以为被害人无所不能。当被害人发出死亡威胁时,被告人就会相信被害人到做到,自己再不反抗难逃一死。
受害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绝望和恐惧中杀死被害人,自己也从婚恋暴力的受害人转变为故意杀人案件的被告人。
在杀害的过程中,即使原被害人已经暂时丧失反抗能力了,被告人也会将杀人行为进行到底。就算已经杀死了施暴人,她们还会进行过度加害。
因为无数次的挨打经历告诉她们,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行为上,无条件服从被害人是一条铁律,胆敢反抗的后果便是不可避免的暴力惩罚。因此决定反抗就意味着必须杀死被害人。否则被杀的就是自己。”
全场静悄悄,大家都在聆听着刘艳解释家暴受害人以暴制暴案件中过度加害行为产生的缘由。李超和善若也是认真地聆听,不时地记录。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