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答让姜笙很失神。
九珍坊的糕点品种其实并不少,大大小小二十几种,软糯的清脆的酸的甜的都有,两家铺子当天能卖出去二三百斤的货,单独设立的糖炒栗子更是堪称火爆。
怎么在这些夫人眼里,就只有姓氏糕点能够入目呢。
她没迷茫多久,忽然想起前阵子盘点的九珍坊账目,二十几种糕点加糖炒栗子,辛辛苦苦卖半天,比不得几盘姓氏糕点利润高。
当时定糕点的世家少,姜笙也认定姓氏糕点卖不多,没有多想。
今天她醍醐灌顶,冲年轻夫人道过谢,赶回郑如谦跟前,气喘吁吁地问,“二哥知道蝶兰春,知道万珍斋和珍馐阁吗?”
“听说过。”郑如谦转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几个都有糕点售卖,蝶兰春手工奇巧,糕点栩栩如生。万珍斋口味多样,口感层次丰富。珍馐阁有点不同,它是酒楼出身,结果糕点意外比饭菜还要得丰京百姓欢迎……怎么想起来问这些?”
姜笙咽了口唾沫,“这些都不重要,二哥告诉我,它们的糕点价格是很贵吗?”
是不是,跟姓氏糕点一样,针对世家的定位。
她瞳孔放大,死死盯着郑如谦的头扬起又落下,提着的心终于沉稳着陆。
这就对了。
丰京并不是只有穷人和富人,它还有很多中层次的,称不上大富,但也过着滋润生活的家族。
他们吃得起一两银子的糕点,也穿得起百两银子的衣裳,可能不会买五十两银子的岭南荔枝,但遇到五两的川蜀荔枝就会毫不犹豫出手。
年轻妇人只记得姓氏糕点,是因为普通价位根本不入她眼。
偏偏九珍坊仅有一个高价糕点。
姜笙双眼明亮,决心要拓宽中层市场,增加高端糕点的品类。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