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晚晚的情强化训练班开班两周多,终于迎来了检验成果的时候。【】,...
在向阳屯插队的知青又来找沈国栋和周晨给他们捎东西了。
今年开春,第一批知青来到向阳屯,五男三女,分散着住进了七户人家。
知青来之前,老队长过来了好几次,希望周家家能住进来两到三个知青。
他们家房子大,人口少,又都是年轻人,知青住进来能两三个人单独一个屋子,周阳几个人又和善懂事,不会在吃用上跟知青们斤斤计较,老队长也能跟着省不少心。
周阳不用跟弟弟妹妹商量,态度坚决地回绝了老队长的提议。
他们几个人的家,绝不能让外人住进来。他们在感情和生活习惯上都受不了。
“你们家周晨和沈国栋都去县里工作了,你们三个人住五间大房子,咋不能分出两间来给知青住人家城里孩子来咱农村扎根落户,以后跟咱老农民一样干活受累了,多不容易啊咱能照顾得照顾点。”
周阳却不这么认为,“队长,他们来咱农村干啥来了”
“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您看,他们是来当农民的,不用咱们特殊照顾。他们来了又不是没地方住,咱屯子多少家都抢着让知青去住呢,您不用为了这事儿着急”
周阳说的是事实。屯子里很多人家都争抢着让知青去自己家里住。知青住进去,他们的口粮得交给那户人家,一个月有37斤呢。
按这时候的国家政策,每个知青下乡的第一年每人每月补助37斤粮食和八块钱。插队的知青住在谁家,在这家搭伙,跟他们家吃一样的东西,粮食也这家来领。
向阳屯这一带的农民,每人每天能分上八两粮食算是特别好的年景了,知青们一天能分到一斤多粮食,那得是占多大便宜的事儿啊
而且城里人吃的又少。住进来一个知青,一年下来能净赚不老少粮食啊
老队长还想说服周阳,墩子把他们三个人的晚饭端了上来,腊肉炒蒜苗。蒸鸡蛋,白面馒头,还有给周晚晚单做的瘦肉蒸鸡蛋、炒青菜和大米粥,普通农村家庭过年能吃上几顿这样的饭菜都不容易,对他们家来说却是最普通的一顿晚饭。
“队长。知青来了一个月给多少斤粮食我们家的伙食,我们跟他们收多少合适”
墩子一向是不说则已,说了能抓住关键点,让人无言以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