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陆家还耕田的时候,每年都会种一两分地糯米。不过种的是大糯米,而大糯米的粘性比小糯米大很多,直接用来做籺是不行的,需要加一定量的粳米用来中和粘性。
用粘性不那么大的小糯米做籺,就不必那么麻烦多加粳米。
骨碌骨碌的,大锅里的水直冒水雾。却是已经烧开。
陆兮就守在一旁,她看见妈妈将盛在簸箕里的糯米粉,大概三分之二的量放进沸水里,然后用锅铲不断翻来覆去的搅拌。让糯米粉充分吸水,熟透,成糊状再捞起来。
往往这个时候,锅底会残留这一层糊掉的分粉团,称之为籺糊。
籺糊既脆又香。中间带有丝丝粘性,味道不错,据说陆兮小时候就很喜欢吃。
当然,也仅仅是小时候,稍大一点,精灵起来就不怎么吃了。因为与籺比起来,籺糊无疑太过淡而无味了。
熟透的粉糊捞起来放到簸箕里,在在外面撒上一层糯米粉,盖着放到一边晾起来,下一道工序需要等粉糊的温度降下来才能进行。
在等降温的时候。陆妈妈并没有闲着,她发挥华罗庚统筹法的精神,做起了其它的准备工作——炒籺馅。
陆妈妈要做两种籺,一种是韭菜籺,一种是绿豆籺。
韭菜籺,顾名思义,用以韭菜为主的馅包制而成的籺。
绿豆籺,自然是就是用以绿豆为主的馅包制而成的籺。
韭菜馅,有四种材料,韭菜、爆炒过的花生米、半肥半瘦的猪肉和白萝卜。
其实不加肉也可以。但如果不加肉,馅会稍稍有一丝韭菜发黄的异味。而且加肉,让口感不至于太涩,毕竟都不是吃素的。
爆炒过的花生米。香脆。至于白萝卜,能让韭菜馅更加鲜甜。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