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此计算:一须叟为48分钟,一罗预为114秒。一弹指为2秒,一瞬为36秒,一刹那为018秒。一眨眼等于二十四刹那。
也就是说,人的念头最多以毫秒为计算单位。也就是千分之一秒。而女娲呢?是多少?
毫秒的下面一个单位是微秒,也就是一百万分之一秒。而微秒下面还有纳秒,则是10亿分之一秒。
如何理解?光在一纳秒的时间里,只能前进3米!对,就是光的速度,在这个单位里,也只能前进3米!当你的思维能够达到纳秒时,那么你就可以追上光了,甚至可以超越光。
女娲的‘量子计算机’,来自于‘google’的量子计算机,就是以纳秒为一个执行指令周期。当然,这还是没有量子计算的叠加,这要算上数据叠加,那就更为恐怖了。
至于秒这个单位何来?。古希腊天文学家,包括希巴谷和托勒密,定义太阳日的24分之一为时。以六十进制细分时,使得秒是一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
最初的秒的概念,则是来自于一个太阳日的时间划分。但之后,随着时代进步,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则提出了,1米长的摆钟的钟摆,单摆一次的时间则是1秒。
这也是为何以前的摆钟都那么大的原因。因为它们的钟摆要有一米长,然后通过摆动来确定秒钟的时间,以此来达到精确度。
之所以后来钟摆越来越短,那就是科技进步了。不然,在17世纪那个年代,摆钟都那么大。小了,时间就不准确了。
到了后来,现代,随着原子钟的发明。秒则被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这个定义时间,则是最为精确的,绝不可能出现误差。
何为能阶?就是原子或原子核内,电子或核子所能存在的量子态。
何为跃迁?即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原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高能态跳到低能态发射光子的过程就是典型的量子跃迁。即使不受光的照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真空零场起伏的作用下,也能跃迁到较低能态而发射光子。除了辐射过程之外,其他散射过程、衰变过程等也都属于量子跃迁。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