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培武说:“那牛神坊可不敢动,虽在我们村,却是周围四十八村共同捐资出力所建,坊上有各村的名字。”
春桃说:“听说是从山神庙移来的,不好再移回去么?”
“要移也可以,听老辈人说,必须到各村贴告示,见到牛,要拍拍牛身告一声,过十天,没人来说什么,没牛来村上骚扰,才可动迁。”
春桃说:“那我就去四十八村贴告示,与见到的牛说一下,这告示怎么写?见到牛怎么说?”
屈培武说:“这事谁也没做过,也就是个形式,让各村人和各家的牛知道,要移动牛神坊,要把牛神坊移回山神庙,有没有意见。具体怎么弄,你自己看着办。”
春桃上街买了十张黄纸,裁成一尺见方大小,共计五十张,请村上私塾的张先生写了告示,大意是:牛神坊居于村后,远离寺庙,不利于人们祭拜,欲迁至村前山神庙……。
写了告示,春桃拿回家,用半斤面粉调了浆糊,用竹筒装了,带了小刷子,换了新婚那天逃跑穿的厚底布鞋,前往各村去贴告示。有牛圈的贴在牛圈墙上,没有牛圈的贴在祠堂墙上。见到牛,便上前拍拍皮厚毛粗的身子,用唱歌般的声音说:“要移动牛神坊了,同意就不去槐树村,你就朝北叫一声。”
乔家村一头大黄牛,脾气暴躁,和别的牛角斗时断了一个角,看春桃穿粉色衣服,有些愠怒,用剩下的一个角来挑春桃,吓得她倒退几步,牧童赶忙紧紧拉住了缰绳。
牧童看春桃额头光滑明亮,眼神清澈,面相和善,是个好人,对大黄牛说:“你朝北叫一声。”
大黄牛很听话,抬头朝北长哞一声。春桃觉得独角牛的叫声特别粗犷洪亮,就像在大会上表态:“我同意—”
春桃起早摸黑跑了三天,走了四十八村,贴完了告示,遇见二百三十六头牛,都拍了身子,都说了话。干完这些,春桃觉得腰酸腿疼,浑身松软像被人抽掉了筋骨,躺在床上好半天起不来,伸手放鼻子前闻闻,一股浓浓的牛皮膻味。
后来的几天,春桃寝食不安,天天提心吊胆,天天到村口看,怕有外村人有意见,怕有牛来骚扰。度日如年的她,三次到山神庙烧香磕头,希望神仙保佑。
还好!经过短暂又漫长的十天,没有一个村子来人反对,没有一头牛到槐树村骚扰。
春桃脸上有了微笑,开始着手牛神坊迁移之事。她蒸了五十斤米饭,烧了八桌菜,请了二十个青壮年,忙了整整一天,把牛神坊移到了山神庙前。
移走牛神坊后,村上人都说好,有人说:“原先晚上都不敢去村北边,怕牛神坊下的吊死鬼,这下好了。”
有人说:“牛神坊先后吊死了七八个人了,这下寻短见的人也不方便了,可少死几个人了。”
还有人夸赞春桃:“真是个好儿媳妇,为了婆婆,费这么多心,吃那么多苦。”
移走了牛神坊,婆婆不再伤感流泪。春桃没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放在瓜田和庄稼地里。
她和孙青一道去瓜地干活,锄草松土时,一人一把锄头,一人一畦,比赛谁先锄到田头。
浇瓜秧时,孙青挑水,春桃用木勺浇水,一勺一勺一棵一棵地浇,春桃往前走,孙青挑着水桶跟着。二人累了便背靠井台歇一会儿,看着三仙山上的树和鸟。
这三仙山名为山,实则是两亩多地的一个大土丘,长满了槐树杨树,还有一些矮小灌木,很是茂密。树上常有成群的乌鸦、喜鹊等鸟类,“叽叽喳喳”“呜哇呜哇”叫个不停。
瓜成熟时,有些鸟便来瓜地啄食香瓜,孙青父亲在时,都是举着长竹竿吆喝驱赶,人跑得很累,还是有一些瓜被啄食得坑坑洼洼,像癞痢头像马蜂窝。
春桃不费那个劲,瓜成熟期间,她带些碎米杂粮洒在瓜田边上和山坡下,在长竹竿上扎一根红布条,竖在瓜棚前面,风吹动布条,仿佛小旗飘来卷去。鸟有些害怕,不敢进瓜田,便在田边上和山坡下觅食,吃饱了肚子,也就不来瓜地啄瓜。
春桃最喜欢一只红蓝黑三色羽毛的喜鹊,它的尾巴长长的,春桃有时和它说话,有时清清喉咙,对它唱个小曲:
小喜鹊呀,你真漂亮,彩色的羽毛尾巴长,
小喜鹊呀,你嗓子亮,我爱听你歌唱;
小喜鹊呀,你去过哪些地方?可曾到过何家庄?
那里有我的父母,那里是我的家乡。
……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