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宝钞 减免赋税 扶持农业,多措并举
增发宝钞 减免赋税 扶持农业,多措并举
有不少的百姓听完了说书先生对于太子殿下这篇文章的解读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从有朝廷开始,有哪个朝廷对老百姓们有真正的感激。
有哪个朝廷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了最前头?
为什么他们没有人会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
是因为即便是开国皇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那也是在一片尸山血海当中建立的。
百姓们的确分到了土地,可是这片土地是因为前面的主人已经死掉了,他们才分到的。
虽说大家都更有动力,都能够建设一个开明的王朝。是因为欣欣向荣,是因为土地到了自己的手上。
可是王朝的周期有一個令人无可奈何的点。
那就是当一个王朝建立了三四十年之后,从前分到的土地就会莫名其妙地流向某一些人手中。
为何会这样?因为朝廷根本就管不了这么多的百姓。
因为规律就是规律,没有人去改变这个规律,它就只能按照这种规律去学习,去发展。
老百姓们手中拿到的土地,可能会因为一场头疼脑热,就只能卖掉土地,然后换来那么一丁点的钱财。
本来二十亩土地就变成了五亩土地,等再生一次病,这五亩土地也得卖掉给地主。
地主就成为了大地主。
他本来的二十亩土地就变成了两千亩。
本来的百姓就变成了他的佃户。
这就是规律。
而这些拿到了两千亩土地的人,他会怎么做呢?
他会同情老百姓吗?
不,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与老百姓呢划清了界限,不属于这个阶层。
于是有了钱的这一个阶层的人就会把手伸向权力。
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手上的田地,就会在官场上面给自己寻找代理人。
他们为何要寻找代理人呢?是因为一旦找到了代理人,即便他们依旧要交税,可通过这层关系,他们便能够与百姓交的税不一样。
甚至通过这层关系不交税。
此消彼长,百姓们原本土地就少,可是他们要交的税却与地主一样的多。
甚至要比那些个比他们土地多上一百倍一千倍的地主,交的还要多。
这是有钱阶层向权力阶层的过渡。
而权力阶层掌握了权力之后,他们也会想要永久的把自己这个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上,绝对不会放手。
怎么做呢?
他们会把自己家里的亲朋好友,大姨子小姨子,大姑子小姑子,大哥二哥,三舅四姥爷,所有人都围在自己身边。
将这些人都变成权力阶层,形成坚固的堡垒。
形成堡垒之后他们会怎么做呢?
他们不仅要把自己权力的蛋糕做大,同时还会把权力伸向经济层面。
会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利与有钱阶层相互勾结,会用自己的权利谋得利益。
于是权力阶层跟有钱阶层就完美地勾结在一块。
这完全与百姓无关。
百姓只是他们不断压榨,不断为他们输送利益的牛羊而已。
所以为何老百姓们会对朝廷没有归属感?这便是原因。
因为自古以来土地不属于百姓,都属于那些地主。
地主掌控经济,就可以掌控权力。
掌控权力的人,又与经济相互勾结,他们形成了坚固的利益集团。
不管朝廷如何改革,只要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反弹,他们就会反抗,他们就会逼迫朝廷收回政策。
这便是这些人形成坚固堡垒的原因所在。
所以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一定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
他们就会反驳回去。
反驳不了他们就会栽赃陷害出政策的人。
先把提出改革变法这个人抹黑,把他踢下台去。
然后用道德的力量形成枷锁,牢牢地锁死提出改革变法的那个人。
从而利用道德的舆论,把道德有瑕疵之人提出来的政策都视作洪水猛兽,引导百姓去反驳,于是改革变法就失败了。
就像有句话说得非常好。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是多冤枉。
制止改革变法的人,比你可能更明白改革变化对百姓有多好。
可是改革变法对他们不好,于是他们就要反对。
现在陈寒的改革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效,不仅因为陈寒的改革变法取得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成绩。
更多的是有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同样手段厉害的太子殿下的支持。
如果没有他们两个的话,陈寒相信自己的任何改革措施都会折戟沉沙。
如果没有朱元璋这种强有力手段狠辣的皇帝的话,自己的改革一定会被这些个利益阶层给推翻。
而他之所以要施恩于民,要让老百姓们感到与有荣焉。
就是要让老百姓们知道,原来现在改革变法对我们很好,是因为一切的改革变法,一切的变革一切的好处都有我们一份子。
所有的功劳都有我们参与在其中。
陈寒现在主要就是拉拢老百姓。
因为老百姓是占多数的。
因为老百姓们都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富裕。
至于少数的权贵,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那些少数权贵想要跟自己为敌,干掉他们也就干掉了,唯有老百姓是一个大的团体。
在一片欢呼声中,陈寒和太子殿下对此次南洋作战胜利的将军们给予了嘉奖。
对蓝玉给予了嘉奖。
对每个南征的将士们不仅给予了不同分量的宝钞嘉奖,同时也对他们的家属进行嘉奖。
陈寒绝对不会吝啬这些奖励。
太子殿下也绝对不会吝啬这些奖励。
各地的宝钞都提取司加班加点的印刷宝钞。
可能这一次是史无前例的增发宝钞却没有让所有人反对的一次。
即便增发了那么多宝钞,可是就像太子殿下说的那样。
整个大明如今已有实力去消化这些宝钞。
因为如今中南半岛那些国家,已经全部使用了宝钞作为结算货币。
一开始有好几个国家不愿意,比如暹罗。
它即便是地处于中南半岛的内陆,只有南边靠近马六甲海峡那一带有沿海。
但它却还没有完全建成贸易中转站。
所以一开始他们国内有很多人都反对,直接将宝钞作为自家的接受的货币。
可是当蓝玉征服了三弗齐和满者伯夷国两个国家之后。
暹罗这个国家立刻就宣布,愿意接受以宝钞作为结算货币。
即便地处于更西边的缅甸等国,也在大明的强大海军威慑之下,宣布接受以宝钞为结算货币的结算方式。
在这个欢天喜地的日子里,太子殿下又追加了好几条政策。
尤其是对西北再次减免了五年的赋税。
西北的百姓欢喜的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感谢朝廷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