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抬眼看时,只见说话的是道家阵营里一位老者。
那年轻官员听见此话,随即道:“道长怕是没有听明白我方才所说的话。前次论辩早已证明那‘化胡’一说确系伪书,这又有何疑问?倘若道长坚信‘化胡经’为真,那么我倒想就这部经书问一问:《道德真经》为道家至高经典,既然老子化胡,为何不传《道德经》,反而去传授佛门经义?另外,我中华地广物丰,民庶众多,各种教派繁杂,道家并非唯一,老子为何不在中华继续传教,反而去了不毛之地点化胡人?”
年轻官员这么一问,立时引起佛门阵营一阵赞同声,有一位大和尚站起来道:“这位礼官说的大有道理,道家对此又作何解释?”
说罢气定神闲地坐了回去。
不料不等道家人反击,那青年官员却微笑着向着佛门阵营那边道:“佛门的诸位禅师,虽说这《老子化胡经》是伪经,但我却听说,这部经书原本就是出自于一位僧人之手,不知是不是真的?”
佛门阵营那边一听此话,立即纷乱起来,道士一方听了,也有些诧异,小声议论起来,论辩现场再一次一片嘈杂。
佛门主持那摩向身后看了一眼,轻轻点头,立时有位老和尚站了起来,他不紧不慢道:“那位官家施主,你此言大错特错了,那伪经是如何产生的,早有定论。”
老和尚道:“典籍明确记载,《老子化胡经》乃是晋代无良道士王浮所作,他与博远禅师论辩,屡次失败,便作了此等伪经,遗害后世,阁下饱读诗书,进士出身,难道竟不知道?怎么会说伪经是佛门弟子所作?”
年轻官员微微笑道:“禅师所说不假,但你也该知道,王浮此人,虽是道士,但先前他是做过和尚的,只是后来才又入了道家,说伪经是和尚所作,并非完全错误。”
原来西晋王浮的事,在场很多人都知道,先前他确实做过和尚,只是与其它和尚产生矛盾,这才转身投入道家,并写下了《老子化胡经》,现在说王浮是个和尚,未免有牵强,但很多人也不得不承认,这员外郎所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哼,伪经是王浮成为道士之后所作,又怎能硬向佛门僧人身上推脱?倘若这样辩论,不但不会令人信服,也不会有辩论结果。”那老和尚哼了声,声音奇大。
那员外郎举手向下一按,示意那老和尚坐下,这才道:“禅师稍安勿躁,且听我说。我方才只是说到王浮作伪经的事,却并非说他就是那个和尚,其实老子化胡一说,并非源自王浮,而是僧人曾右,曾右在对人讲佛法时,自己杜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个道士生前经常污蔑僧人,死后在地狱遭受审判,结果在阎王面前承认自己污蔑佛祖的事。故事中便有老子化胡一说,王浮作《老子化胡经》正是根据这一故事编写出来的,所以说‘老子化胡’首先出自僧人,这件事记载于典籍,本官相信这西庑内也有高僧,定然知道此事。”
这位年轻的员外郎一说完此话,大多数和尚面面相觑,不知这官员所说是真是假,佛门却有一个低首老和尚轻轻吐出四个字:“确有此说。”
他这句话虽然声音不高,却被大多数和尚听见了,那摩低声问身后一个和尚,“此人是谁?”
“他乃本土和尚,别人都称他为百丈大师。”
那摩摇摇头,他并没有听说过此人。
道士阵营里一位道人站起身来,嘿嘿冷笑道:“原来‘化胡之说’都是来源于和尚们,真是撒谎成性。”
佛门阵营里一个和尚忍不住道:“既然《老子化胡经》是出自僧人,为什么道家却要奉为经典?真是浅薄之极。”
道家这边立时有两三人站了起来,佛门阵营也同时有五六人起身,相互怒视。
青佩一看,心中好笑:“这些人似乎比昨日那帮人要讲理一些,但在双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的情况下,接下来怕又是一场混战在所难免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