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回到古代与一群女将军征伐天下 > 第581章 民可使由之:论愚民之惑与士大夫的教化责任

第581章 民可使由之:论愚民之惑与士大夫的教化责任(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话虽如此,\"李文浩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茶烟,眉头复又蹙起,\"可为何民间对何玉凤多有同情?甚至有说书人将其事迹编成话本,说她'杀贪官,济贫民',百姓竟争相掷钱打赏。\"

\"此乃愚民之惑也!\"赵承嗣冷笑一声,\"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市井百姓,目不识丁,只知贪官可恨,却不知国法为何物;只晓眼前小恩小惠,不明长治久安之理。何玉凤劫掠官银后,偶分些许与贫民,便被奉为'活菩萨',却不见她烧毁的官仓、屠戮的良民!\"

王彦章推了推眼镜,引经据典道:\"《荀子·富国》篇有云:'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何玉凤所过之处,良田荒芜,商旅断绝,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去年山西巡抚奏折称,因何玉凤作乱,晋北七县颗粒无收,饿死百姓逾万!那些称颂她的愚民,可曾想过这万具白骨?\"

\"彦章兄所言极是。\"周明远接口道,\"家父管钱粮,深知国帑来之不易。何玉凤劫掠的官银,本是赈灾之款、河工之费、军饷之需。她将这些民脂民膏分与贫民,不过是收买人心的伎俩,却害得真正需要救助的灾民无粮可食,黄河堤坝因无钱修缮而决口!此等'义举',实乃饮鸩止渴!\"

赵承嗣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诸位请看,这些往来行人,多是为生计奔波的升斗小民。他们不知《大清律例》有'盗官银五十两斩立决'之条,不知'聚众谋反夷三族'之法,只听那些江湖术士、说书先生胡言乱语,便以为何玉凤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这正是我等士大夫的失职啊!\"

\"赵兄此言振聋发聩!\"李文浩猛地站起,\"《大学》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等食朝廷俸禄,读圣贤之书,岂能坐视愚民被妖言蛊惑?当刻印《圣谕广训》,遍贴城乡;当开设义学,教民识字;当宣讲国法,使百姓知'君臣、父子、夫妇'之纲常不可违!\"

\"文浩所言甚是。\"王彦章从书箧中取出一份文稿,\"此乃晚生拟就的《正俗策》,请诸位过目。其中主张:一、禁绝《玉凤传奇》等淫邪话本,查抄销毁;二、令各州县乡绅每月宣讲《圣谕十六条》;三、凡称颂何玉凤者,杖八十;四、女子不得入戏班、不得抛头露面......\"

众人传阅着《正俗策》,议论纷纷。赵承嗣看着这份墨迹未干的文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有此良策,何愁纲常不立,风化不正?家父常说,我朝最大的隐患不在外夷,而在内部人心浮动。自康熙爷平定三藩以来,承平日久,百姓渐忘兵戈之苦,竟容得下何玉凤之流煽风点火。此次她伏诛于菜市口,正是我等澄清寰宇、重整人心的良机!\"

“赵兄高见啊!”周明远兴奋地赞叹道,他的脸上洋溢着钦佩之情,双手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此计甚妙!”周明远继续说道,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个计策的高度赞赏。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计策实施后的美好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晚生这就速速回家告知家父,让他在朝堂之上提议,将这《正俗策》颁布施行于全国。”周明远毫不犹豫地决定立刻行动起来,他深知时间紧迫,不能有丝毫耽搁。

他想象着父亲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力荐《正俗策》的情景,相信父亲一定能够说服其他大臣,让这个计策得以通过并实施。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999.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