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55章 虎踞西北

第55章 虎踞西北(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最后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铁骑军,这个其实不用多说,西夏铁鹞子的鼎鼎大名在后世可谓是天下无人不知。这是党项军队里所谓精锐当中的精锐,是尖刀上面的刀尖,全军共三千人,分作十队。每名骑士皆是骑射方面的高手,所乘战马都是优良马匹且人马皆披重甲,一般的弓矢和刀枪根本伤不了他们,非得是大斧重锤抑或是唐代的陌刀之类的重型兵刃出阵方能对其造成杀伤。战时根据需要,他们可相互用钩锁相连,这样一来即使有人坠马也不会影响这个小分队的集体前进。每临难啃的硬骨头,党项的这支重装铁骑部队就负责为全军冲阵,然后就是后面的步骑大军随后跟进,一旦敌方阵型大乱,这支重装铁骑部队还会担负收割机和碾肉机的角色。

自此,一套完善的军事体系算是建立起来了,也可以说,不久之后就要横空出世的西夏国有了自己的正规国防军。接下来就是设置军事管理机构,李元昊所设立的管理机构名为监军司,其下又分左右两厢大监军司,每厢又下辖六个小监军司分管六地驻军。

先说这个左厢监军司。其下辖左厢神勇军(驻地为今陕西榆林东南)、石州祥佑军(驻地为今陕西绥德西北)、宥州嘉宁军(驻地为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韦州静塞军(驻地为今宁夏同心县)、西寿保泰军(驻地为今甘肃靖远东北)、卓罗和南军(驻地为今甘肃永登南)。

右厢监军司:下辖右厢朝顺军(驻地为今内蒙古乌海市西南)、甘州甘肃军(驻地为今甘肃张掖)、瓜州西平军(驻地为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黑水镇燕军(驻地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白马强镇军(驻地为今阿拉善左旗以北)、黑山威福军(驻地为今乌拉特旗东南)。

关于这十二军的具体驻地,如今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这里只做参考之用。具体到防御对象及防守兵力分别如下:东北防线七万人防备辽国,东南防线五万人防备宋朝的环庆两州以及镇戎、固原两座军城,东面防线五万人防备宋朝的延、麟、府三州,西线三万人防备吐蕃和回鹘,首都兴庆府外围驻兵五万,城内驻军七万,共计十二万,灵州驻军五万。

以上总计防守兵力约为三十七万,这些人为常规的守备部队,另外的大约十三万人便是李元昊手里的机动兵团,也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常备作战力量,他们是李元昊随时都可以拉出去打仗的兵力。如此一来,李元昊就在其境内的各处要地都分派了驻军,每临战事,东面有战则会兵于东,西面有急则聚兵于西,中路有警则东西两面赴援。

说来还真的必须要佩服李元昊的组织才能,以上这些李元昊仅仅用时两个月就完成了所有的实施细则,往后的事情就是向全军下发和落实。

是不是很伟大?很天才?不过,不是我本人对李元昊有什么偏见,而是事实其实就是如此:对党项军队的改革并不能说明李元昊有多么的伟大,因为以上种种说到底根本不是他的原创或独创,这些都是汉人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他李元昊只需照抄一遍就行。也就是说,与其说李元昊是西夏军制之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搬运工,但搬运工也是有功劳的,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一点还是必须要予以承认的。但是,这些调侃其实都只是过过嘴瘾而已,不管我们对李元昊怀有怎样的感情,眼下的事实就是党项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已经完成了从数量到质量再到制度的升级和转化,意即当年李继迁手下不过几十来人的土匪兵如今已经是一支人数达到近五十万的国家级正规军。

做完了这些,李元昊随即又马不停蹄地去给吐蕃人修了一堵墙,这堵墙并非真的是一堵墙,而是他派兵攻灭和降服了兰州周边的一众羌人部落,他也从而占据了连接吐蕃与宋朝之间的这一条战略通道。为了尽可能地封死吐蕃人前往宋朝的东进之路,李元昊的大军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兰州一直延伸推进至马衔山一带,然后他命人在这块地域里修筑了瓦川、凡川两座城池并留下重兵把守。

此举意味着什么?而李元昊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两个问题相信我们在这里不用多说什么也很清楚了吧?

在正式攻灭唐唐之前,宋朝的开国之祖赵匡胤曾经对前来请和的南唐使臣发出过一句振聋发聩的反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再看看如今的李元昊,宋朝的西北边疆出现这等实力的军政力量岂能用他人鼾睡来形容?李元昊根本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猛虎!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999.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