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前后两句乐句中,前一句作曲家需要的是“温柔的”这种情绪,接下来作曲家又希望下一句乐句转换成“坚定的”这种情绪。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绪转折经常出现,用音乐也可以描述出来,但是如何记谱呢?
无法记谱。
要么是“温柔的”。要么就是“坚定的”,需要进行改变?整段之后。
否则,演奏家们依然是无所适从。
上面所说的这些都只是简单的例子,比这复杂的有的是。
要知道情绪也好、感情也好,有单纯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它同样是一种几种情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一边爱着一边又在恨着,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作曲家可以通过音乐的起伏跌宕来描述这种情感,但是表情术语却无法将它完全记录下来。表述出来。
这样一来,表情术语就非常尴尬了。不用吧,无法描述作曲家需要的感情色彩。但是用上了吧,又无法完全准确的去描述。
这,就是表情术语在五线谱这一体系中的情况,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在没有更先进更准确的记谱方式之前,作曲家们还是只能这样用下去。
怎么办呢?
现在通常的做法是作曲家使用表情术语标记一个大概的情绪印象,再额外辅以大量的文字解释内容。
但是,这也有问题。
第一,文字记录如何跟乐曲对照起来。
第二。前人的作品很少有文字性的解释,怎么办?第三,用文字描述音乐,准确性无法保证。第四。即使有了文字描述,演奏家的领悟能力又是一个问题。音乐上的领悟能力跟文字上的领悟能力,这是完全不同的。
表情术语的处境仍然是尴尬的。这也是所有记谱法的一个共同死穴。
即便是五线谱这样已经极其完善、极其体系化的记谱法,面对这一点也是同样无能为力的。
作曲家对此也只有“无奈”二字,记录在乐谱上的只能是一种模糊的、大概的、中庸的、折中式的描述。
这,就是五线谱和所有记谱法的现状。
大师向叶梓所指出的。也正是这一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