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的私塾后院,药香混着墨香浮动。川楝子盯着砂锅里翻涌的药汁,三分碎末在汤液中沉浮如孤舟。檐角铜铃忽响,沙参踏月而来,腕间缠着十二时辰经络丝绦。
\"可知为何只用你三分?\"她指尖点在川楝子胸前,玄衣下的木香陡然浓郁,\"张夫子虽肝阳上亢,本质却是肾水枯涸。若依你往常剂量...\"玉簪轻划,虚空中浮现五行生克图,代表肝木的青色光团正疯狂啃噬肺金白光。
川楝子瞳孔骤缩。往日横冲直撞的疏肝气竟在经络图中显出狰狞面目,所过之处肺经纹理寸寸断裂。他踉跄扶住药炉,腰间皮囊渗出苦涩汁液:\"我...我竟成了劫掠肺金的帮凶?\"
\"佐金平木非是镇压,而是疏导。\"生地黄的声音从竹影中传来,掌中《慎斋遗书》泛着幽光,\"你看这秋蝉。\"他指向老槐树上垂死的鸣虫,\"若只知扑杀,怎解秋燥伤阴之困?\"
枸杞忽然从墙头探出脑袋,发间还沾着夜露:\"夫子晨起咳血加重了!\"
众人冲进厢房时,张夫子正伏案疾书,宣纸上的《秋声赋》字迹狂乱。麦冬并指点其列缺穴,惊觉肺经金光已黯淡如残烛:\"酉时药力当走肾经,此刻反而...\"
\"金水相生受阻。\"沙参扯断腕间丝绦,十二时辰图谱凌空展开,\"申时气血注膀胱,酉时流注肾经——定是煎药时辰错了!\"
川楝子猛地想起申时三刻自己嫌药炉火弱,偷偷添了把柴。生地黄揭开药罐,果然见罐底焦黑:\"火候过猛,苦燥之性反伤阴液。\"他取来鲜藕汁调和药汤,\"酉时用甘澜水煎药,取坎中一阳之意。\"
十日后,私塾院中的银杏开始转黄。张夫子执笔的手已不再颤抖,砚台里新磨的墨泛着润泽。\"先生请看。\"他将《秋声赋》重抄本递给生地黄,\"这'金风玉露'四字,可比前日工稳?\"
枸杞凑过来细看,忽然\"咦\"了一声:\"夫子腕间经络图变了!\"众人凝目望去,原本支离破碎的肺经金光流转,与肾经的幽蓝水光首尾相衔。
\"金生水,水润木,木火通明。\"沙参玉簪轻点虚空,五行图谱徐徐旋转,\"佐金平木实为引水养木,这才是五行生克真义。\"
川楝子摩挲着减量后的新药囊,忽然抓起案头《丹溪心法》:\"'气有余便是火',我从前只解其表...\"他望向生地黄袖中若隐若现的熟地黄,\"原来克制燥性不单靠配伍,更在剂量火候的毫厘之差。\"
秋风穿堂而过,麦冬素白衣袂翻卷如云:\"子午流注的玄机,尽在《针灸大成》这句'病在各时,取之各经'。\"她腕间经络图亮起酉时对应的肾经,与申时膀胱经的金光交相辉映。
当归忽然轻笑:\"你们看这银杏。\"她指尖拂过扇形叶片,\"春生夏长时要用我酒炙当归活血,秋收冬藏则需生当归养阴——炮制之道,应四时之变而生。\"
生地黄合上医书,檐角铜铃正响在未时三刻。回春堂方向飘来阵阵药香,恍惚间似见百年前自己深埋地下的根茎,在九蒸九晒里褪去寒凉,终成滋养肝肾的至阴之物。
霜降那夜,城南豆腐坊的婴啼惊破月色。年轻夫妇抱着襁褓冲进回春堂时,枸杞正在焙制酸枣仁,被哭闹声惊得打翻竹筛。
\"夜啼半月,乳食不进。\"妇人眼底青黑,\"镇上的神婆说怕是冲撞了...\"
生地黄掀开锦被,小儿面赤如妆,指纹紫滞过气关。川楝子突然现形:\"肝火炽盛,扰及心神。\"他腰间新配的药囊散发柔和苦香,\"该用我清泻肝...\"
\"且慢。\"沙参按住他手腕,\"小儿脏腑娇嫩,岂能直折肝阳?当实则泻其子。\"她玉簪在空中勾画五行图,心火赤芒正随肝木青气暴涨。
枸杞眼睛一亮:\"心为肝之子!清心火即泻肝实!\"他抓起刚炒制的黄连又放下,\"但苦寒伤脾...\"
生地黄已执笔写下方剂:\"川楝子五分,麦冬三钱,沙参二钱。\"见众人疑惑,他蘸墨圈出小儿掌心,\"你们细看这里。\"
灯下,小儿掌纹离宫位置赫然泛起朱砂色。当归恍然:\"心火过旺!用麦冬清心除烦,沙参培土生金以制木。\"她红裙旋过半圈,\"川楝子只需轻泻肝气,如同春风剪柳梢。\"
三更时分,药炉腾起白雾。川楝子将减半的药材投入陶罐,忽然转头问沙参:\"五行生克这般环环相扣,当年神农尝百草时,可曾料到后世这般精微?\"
沙参还未答话,东方既白。第一缕晨光穿透窗纸时,小儿终于含着麦冬露沉沉睡去,掌心赤色褪作淡淡粉红。
寒露前夜,生地黄独坐回春堂后院。石桌上《周易参同契》摊开在\"坎离既济\"章,月华流过九蒸九晒的地黄堆,在青砖地上投出阴阳鱼的光影。
药灵们隐在暗处,看那青衣医者拾起生熟两种地黄。生者黄褐脆硬,熟者乌润如漆,在月光下竟幻化出虚影——一个眉目清冷,一个温润如玉。
\"原来我们本是同根。\"熟地黄虚影含笑,\"九次水火交融,方知刚柔相济之理。\"
生地黄虚影指向天际北斗:\"天有阴阳寒暑,药有升降浮沉。当年徐之才言'补汤宜用熟,泻汤宜用生',个中三昧尽在此处。\"
枸杞从桂花树后探出头:\"就像张夫子的病,若用生地黄恐其寒凉碍胃,而熟地黄滋腻,需佐砂仁...\"他突然噤声,发现众药灵皆在沉思。
川楝子摩挲着腰间改良的药囊,忽觉当年张从正\"攻邪论\"的戾气,已在无数次配伍中化作绕指柔。沙参腕间的子午流注图亮起柔和光晕,与当归的酒香、麦冬的寒霜交融成奇异韵律。
五更鼓响时,生地黄将《柳州医话》收进袖中。晨雾里,药圃中的当归正在抽新芽,枸杞枝头挂满玛瑙似的果实,川楝子树上苦香与甘甜奇妙共存。
东方既白,回春堂的乌木牌匾泛起微光,隐约现出\"一贯煎\"三字的篆文。药香漫过青瓦白墙,恰似那未完成的蜀绣图样——茵陈草与枸杞相缠,当归叶托着麦冬花,在晨风中舒展成天地间最精妙的处方。
——————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原着本方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证治机理】证由肝阴不足,肝气郁滞所致。肝阴不足,肝体失养,疏泄失常,气郁不舒,则胸脘胁痛,绵绵不止;肝气犯胃,则吞酸吐苦;阴虚失满,则咽干口燥;肝气郁结日久,或成疝气、瘕聚;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皆为肝阴不足之象。治宜滋养肝阴为主,兼以疏肝行气。
【方解】重用生地黄甘寒质润,益肾养肝,滋水涵木,为君药。枸杞子滋养肝肾,当归和血养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寓“佐金平木”“扶土抑木”之意,共为臣药。佐用少量川楝子疏肝清热,行气止痛。本方为治阴虚气滞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肝肾肺胃兼顾,旨在涵木;甘寒少佐辛疏,以适肝性。
【方歌】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栋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