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呆了几天,就很快的找到了清水湖的问题所在。真是得好好的感谢他。
姚宜州那边的事情,进展的非常的顺利,而张亚明这边,在张亚松的筹备下,也大概有些眉目了。
离过年还有几天的时间,陈涛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消息过来,张亚松则选了一个大晴天,带着张亚明一行人去看他们新选定的承包地。
那块地就在距离小镇上十多里的张家村,这个村子张亚明也是知道的,好像是张亚明的爷爷父亲以前就是那个村子的。
后来搬到镇子上住。但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张亚明和张亚松还会回老屋去拜年。
张家村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环境相对其它几个村子要好一点,因为村子里有一条十多米宽的河。
那条河是解放以后镇上村里。完全用人力或者机器,用了几年的光景一点一点扩大的,把原来一条只有两三米的小河沟,硬是挖成一条大河。
有了这条河张家村就不缺水,而且沿着大河的两边,也好几个池塘。池塘有大有小,小点的用来种藕,大点的用来养鱼,这一次都被张亚松给承包过来了。
一路上走来,不少人见到张亚松和张亚明都赶紧过来打招呼,有的还认出张亚明来,热情的要把他拉到家里喝口水。
有的干脆就跟在他们后面,不远不近的跟着他们,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手里拿满了周围老乡递过来的烟,哪怕跟着张亚明,张亚松眼睛笑眯了一条缝,非常有成就感。
当时他选定村子的时候,也是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反正张亚明开出那么好的承包条件,与其便宜别的村里人,还不如拉一把张家村的人。
至少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姓张,而且和他们拐弯抹角都能扯上一点关系。
要是张亚明的农庄能办好的话,最先收益的就是张家村的人,最先富裕起来的也是张家村的人。
几个人步行来到了一条大河边,那里有一座水泥桥连接着两岸的村民,而河两边修建了河坝,河坝下面则是一块块露出枯草的河岸。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