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价持续上涨,某日出现跳空缺口。加速上涨,随后股价在高位徘徊,不久股价又以向下跳空缺口的形式下跌,而这个下跌缺口和上升向上跳空缺口,基本处在同一价格区域的水平位置附近。
这样一来,从k线图表上来看。这段时间的股价就明显地分成了上下两块,中间被左右两个缺口隔开,使得图表中上方那部分的k线,就象是远离海岸的一座孤岛一样,这就是顶部的岛形反转形态。
反之,股价在持续下跌过程中,某日突然跳空低开留下一个下跌缺口。随后几天股价继续下跌,但股价下跌到某低点又突然峰回路转,股价上涨,最后向上跳空,加速上涨。而这个向上跳空缺口与前期下跌跳空缺口,基本处在同一价格区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从k线图上看,左右两个缺口使得低位争持的区域像是一个远离海岸的孤岛形状,这就是底部的岛形反转形态。
丁旭曾和齐飞专门讨论过这种缺口形态。并特意对2008年4月到6月的那个大型岛型反转进行了分析,因此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2008年4月,当大盘从6124点的高点跌到2990点时,大盘见底的舆论铺天盖地,大盘开始反弹。之后,在救市利好的刺激下,沪指于4月23日大幅跳空高开。留下了3296-3461点这一个165点的巨大缺口,当天沪深大盘都几乎以涨停收盘。
之后,沪指一路反弹到3786点,涨幅达26%。但让众多散户大为失望的是。之后沪指便开始一路下行,虽然期间出现了不少反弹阳线,但指数重心一路降低,最终于6月10日大幅跳空下跌,收出了3215-3312点这一个97点的巨大缺口,当天跌幅高达7.73%。
这两个缺口,基本处在同一价格区域的水平位置附近,其中3296-3312点是重合的缺口位置,这16个点之间没有任何交易,可谓以缺口回补缺口,将4月24日至6月6日交易的投资者留在了一座大型的孤岛上,只能等待着解放军上岸来解救他们。
而这个岛型反转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之后沪指一路跌到了1664点才开始反弹,下跌了50%。
如今距离那个岛型反转已有半年多时间,但距离那两个缺口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补上。
这就是岛型反转的威力!
从投资心理来分析,顶部岛型反转的原因在于——某只股票的价格不断上升,使原来想在低位买入的投资者无法在预定的价位吃进,持续的升势令这批投资者难以忍受踏空的痛苦,终于忍不住不计价位的抢入,于是形成一个上升的缺口。
但这时候,股价已经接近顶部,开始在高位放量滞涨,横盘震荡,抛压加大。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持后,主力和先知先觉的机构争先出逃,形成一个向下跳空缺口,市场信心开始崩溃,股价开始了漫长的下跌。而下跌缺口之上套牢了大量的筹码,无奈地开始了孤岛求生之旅。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