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庄严古朴,甚至略带古板的秦国装束,这是典型楚国服饰的特点。
若是少年再戴上一个楚人特有的高冠,那就活脱脱一个楚国佳公子了。
“见过公子、公主。”
赵佗行了一礼,对方身份不言而喻。
秦王长子。
公子扶苏。
“赵君乃是国之功臣,勿要多礼。”
扶苏亦微笑着还了一礼,一言一行中,有一种独特的楚式优雅。
赵君?
这年头,“君”这个字是一种尊称,类似于后世的“您”,用在人名姓氏之后,代表着对别人的尊敬。
扶苏以公子之尊,称一个小小的公乘为君,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礼贤下士”吧。
赵佗道:“不敢在公子面前称君,公子唤我赵佗便可。”
扶苏摇头道:“赵君心有封侯之志,舍刀笔之途,从戎奋进。如今更亲自擒获刺杀吾父的燕国太子。于父于国,赵君都让扶苏钦佩,当得起扶苏一礼。”
说着,扶苏竟然真的向赵佗一揖而拜。
“公子不可。”
赵佗吓了一跳,忙上前将扶苏拉住。
对看多了类似场面的赵佗来说,这种场景很老套,不外乎是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当他真的身处其中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泛起了一丝涟漪。
堂堂秦国长公子向自己拜谢,这等行径不感动吗?
而且赵佗能感受到,扶苏说的话很真挚,他的行为也非虚伪作态,而是发自内心。
此等行为,确实符合那句“仁爱谦和,信人奋士”的评价。
怪不得日后陈涉起义时,都要扯上公子扶苏的旗帜,加上一句“百姓多闻其贤”。
“好了好了。”
嬴阴嫚皱了皱鼻子,她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