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晚啼也没想到李婶带着人能到集市上说这事,不过对她来说没什么影响。
她当即借个秤去称重,这让不远处的税衙很是为难。
安河村有个惹不起的人物,这事县衙已经传遍了。
县太爷更是在他们来之前嘱咐过,别惹身后跟着不熟品种狗的女子。
因此税衙特意打听过,村里谁养狗,人给给他们指了,就是这个让人大批捡梨的。
他们愁的在心里唉声叹气,这可怎么是好。
还没等他们愁出个所以然,就听那边清脆如泉水叮咚的声音响起,“婶子,按市价你们二人的梨分别是十文和八文。”
沈晚啼当场结账,然后便走到了税衙的面前。
“不知我这个要交多少税?”
税衙面面相觑,十八文的东西,税收也就是两文,他们要拿着两文回去交差?
“我是打算长期收梨的,不能每次称重都去麻烦各位大人收这几文钱,不如劳烦二位大人替我办个商号?”
税衙没想到沈晚啼这么好说话,立刻点头答应。
而沈晚啼在集市上把这件事说了,又光明正大的办了商号,意味着每笔账要记录,由她缴纳税银,这让村里不少人心思可活络了起来。
种地卖菜到头来能挣几个铜板?
真不如捡一筐梨子来钱快。
于是在沈晚啼回家正和阿嫂处理养在后院的鸡鸭鹅的时候,村里不少人陆陆续续登门。
“阿晚啊,我是你王奶奶,你还认识不?我听说你收梨,不知道现在还收不?”
沈晚啼说收,王奶奶立刻带着家里的妇人进山捡梨。
紧接着村里不少人都跟着进山,沈晚啼也说了,不止梨,什么桃子苹果核桃等等只要能吃的她都收。
沈晚啼一筐筐山货收着,铜板一串串给出去,倒是累惨了赵凤秋。
“阿晚啊,我这记账记得眼睛都要花了。”赵凤秋趴在桌子上,从来没觉得记账这么累。
沈晚啼端着一盅药膳过来,“阿嫂快歇歇,刚好我这茴香肉桂炖鹌鹑出锅了,你赶紧趁热吃,这药膳最是暖宫散寒。”
赵凤秋放下笔,“这是……给我吃的?”
“当然了,这鹌鹑是新杀的,嫩着呢,你尝尝。”沈晚啼给她拿了碗筷,顺便接替她去记账。
赵凤秋心中五味陈杂的喝着汤吃着鹌鹑肉,即便是在赵家,有什么好东西都轮不到她吃第一口,更别提是专门做给她的。
以往都是弟弟和弟媳吃什么她和灼明就要吃什么。
赵凤秋看着沈晚啼,似乎有些明白了她那句话。
她娘家人不是看不起灼明,或许他们真正看不起的是她。
就如沈晚啼对她好一样,不正是因为她是灼明的妻子么?
赵凤秋心中百转千回,只是这件事还没想透,就看到了沈晚啼那一手跟鸡爪扒似的字。
“哎哟我的好妹妹,你快停笔,等我吃饭我来继续记就是了。”赵凤秋看的直咧嘴,忍不住埋怨道:“灼明也是的,在家有空教我写字,怎么不知道教教自己的妹妹?”
广告位置下